轉自在立法院工作的朋友:
幾個禮拜前*,陸委會那位掛主委的先生,帶著陸委會、經濟部、經建會的官員來說明服貿。
當天說明和問答的細節懶得講了,講講我認為要緊的幾項就好。
第一、完全沒有總量評估與管制。來多少人、多少錢,會對民生就業、產業經濟產生什麼影響,完全沒有推計。國安,當然就更不必談了;
第二、完全沒有房價影響評估。我倒是聽到官員離開前,私下笑著鼓勵說,既然知道房價會漲:「那就趕快先去買啊!」;
第三、陸委會一直在為來台移民者爭取「超國民的健保待遇**」。因為時間不夠,官員離開前,我追著向官員詢問,何以要一直為大陸來台經商者及其眷屬爭取超國民的健保待遇,官員一邊離開一邊回答:「那些人數很少啦」;
第四、完全忽略兩岸經濟量體的巨大差異與承受能力,完全以我國之前已開放的27項經驗,做出開放將對我國「影響甚微」的前提認定。整個說明過程中,不斷拿現在已經開放的項目來講,試圖說明以後也不會有什麼影響。
我問他們,這跟你們希望引進資金技術甚至就業機會的政策目標不符吧?以前27項之所以來得人少,恐怕基於老共的政治考量和兩岸的規範現實,但現在服貿一旦生效,規範改變了,我們勢必也得估計老共的政治考量和決策即將改變。
我說,我們即使過去1/5的服務業,以中國現在的服務業規模和產業水準,以及老共宏觀微觀的具體控制,對他們應該是大大得利的,但對岸過來5%的服務業,台灣會發生什麼事?官員們沒特別回答這問題,但橫豎他們沒這總量的評估。那位掛主委的先生,只是一再重複要樂觀、要勇敢,甚至很笑容的訓勉大家,台灣人本來就有很強大的對外冒險性格,要有信心;
第五、完全無視老共開大門關小門的政治必然和我國依法依商業規律的根本國情差異。這點很多人講過了,當天我只是確認他們的確不觸及這塊思考。我相信不是他們想不到,而是上上下下的結構和自己的身份角色,根本沒辦法處理這塊,所以只能認份地忽略。
最後,我得講,當天來說明的官員們,或許也是很盡責的官員,但囿於他們的層級和權責,明顯扛不住這麼大的事,但服貿的確是他們秉承上意去跟老共黑箱談下來的。坦白說,能信任中華民國當今這個「上意」,也能相信這些事務層級的中階公務員能頂得住跟老共談判的,除了愛,大概很難有別的解釋了。
天佑吾民。
* 時序大約在七月初那時候,他們四處在立法院拜會,但是應該跟我們這裡談得相當深刻。
** 指的是讓大陸來台經商人士及其眷屬可以「不經六個月等待期就加保」。具中國民國國籍但初次回台的華僑,想要加健保,也是要六個月等待期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